鸭脖娱乐v3.2.259
鸭脖娱乐v3.2.259
你的位置:鸭脖娱乐v3.2.259 > 新闻动态 > 红创(2)秋收起义: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历史选择了英雄?

红创(2)秋收起义: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历史选择了英雄?

发布日期:2025-05-22 09:58    点击次数:191

现在说起来秋收起义,大家默认都是老人家在湖南搞的,其实老人家搞的只是其中一小块。

在1927年9月上边搞了个《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这个大纲从名字上看就是个大手笔。

要在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个省份同时搞。

这次起义湖南计划同时搞三处,湖北搞七处,老人家只是负责湖南和江西边界的一处。

虽然叫秋收起义,但是时间持续到1928年,方志敏在江西老家搞的起义也是属于这次大纲之中的范畴。

湖南省委在秋收起义之前的工作,上边是不满意的,所以临到秋收起义上边对湖南省委进行了改组。

虽然省委进行了改组,但是上边还是不大放心,就让老人家以特派员的身份到湖南指导起义。

到湖南其实是老人家自己主动争取的。

当时形势比较严峻,蒋哥在上海夏姬八搞,汪美男子也不当人,上边准备把在武汉呆着的老人家疏散到四川避难。

老人家没同意,和上边的说自己是湖南人,熟悉那边的情况主动要求到湖南筹划秋收起义。

老人家这个时间的角色和周恩来当初去南昌的角色一样,到了湖南之后毛特派员理所当然的担任了前委书记。

由于毛特派员在湖南搞过半年时间的农运,所以对湖南的情况比较熟悉

跟湖南省委的彭公达碰了头之后,就把暴动大纲给改了。

是的,特派员把上边拟定的大纲给改了。

上边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心里一万头艹尼玛飘过,早知道这样,我还费劲巴拉的改组省委干啥,反正都是不听话。

那毛特派员是怎么改大纲的?

主要有四条:

上边认为暴动要靠工农武装。

毛特派员认为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依靠军事力量,军事工作要占60%的精力。

上边认为还要团结国民党基层力量,所以南昌起义打出来国民党左派的旗子不能扔。

毛特派员认为,国民党的牌子已经烂透了,绝对不能用了,要打C.P自己的旗子。

八七会议规定只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

毛特派员认为要把锅打烂,重新分。

上边决定要整个湖南全面开花。

毛特派员要缩小范围。

上边的人虽然恨的牙直痒痒,奈何鞭长莫及,一怒之下把毛特派员的候补委员给撤了,以至于后来以讹传讹说毛特派员被开除出C.P了。

说回秋收起义。

起以前,在湘赣边界有三支队伍,一个是从武昌赶去南昌参加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因为没赶上趟,就留在了修水。

还有两支当地的武装,一个是平江、浏阳的农军,另外一个是安源路矿的工人武装。

毛特派员到湖南的时候是不太清楚这三支力量的,手里拿着上边给的介绍信还想着到贺老总那搞个一两个团先用着。

结果嘛扑了个空,毛特派员到湖南的时候,刀帅他们都拿下瑞金了。

没有队伍搞啥起义?彭公达和毛特派员直挠头。

公达说要不让上边的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唐生智那搞两个团用着?

上边说,你想多了,自己想办法。

两人正在发愁,突然安源这边传来消息。

浏阳的农军本来去南昌参加起义,那知道自己到南昌的时候,起义部队都干到福建去了。

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就带着部队在南昌附近转悠,在修水碰到了也没赶上起义的卢德铭。

俩人一合计这么晃悠着也不是办法,就一块到安源寻找组织。

那为啥浏阳县委书记要求安源寻找组织?

因为安源是工运圣地,安源工运的地位和南昌起义在部队的地位差不多。

两人在安源和组织接上头之后,安源的负责人宁迪卿、王兴亚急忙把这消息汇报给了省委。

正在为没兵可用的毛特派员收到消息之后,马上启程去安源。

毛特派员在安源组织会议,制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

在修水、铜鼓、安源三个地方起义,然后进攻湘东,之后会攻长沙。

以在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为主力,会同在修水的警卫团先拿下浏阳,然后再去攻长沙。安源这边的工人和矿警队打醴陵。

也是在这个时候老人家得到消息,长沙方面决定了暴动日期,9号开始破坏铁路,11号各地暴动,15号长沙暴动。

老人家得到消息是6号,这也就意味着老人家必须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把修水、铜鼓、安源三个地方的队伍拉倒长沙城下,并且安源这个大后方不能丢。

晓得了要三路会师长沙城下,安源这个后方还不能丢,加上湘赣边界的大围山,就理解了老人家为什么安排修水的警卫团先到铜鼓和义勇队汇合了。

可惜的是,警卫团后来并没有到铜鼓和义勇队汇合,而是自己去打了平江。

老人家安排好了安源的工作后,马不停蹄的往铜鼓赶,结果半道被民团给抓了。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穷家富路喊了几千年那是有他的道理的。

得亏老人家兜里揣着几十块大洋,买通看守后还是到了铜鼓。

老人家到铜鼓后,就对起义队伍进行了整编,铜鼓的义勇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修水的警卫团为第一团,安源那边的工友是第二团。

也是由于老人家半道被抓,消息传递不及时,第一团并没有按照计划到铜鼓和第三团会后,而是自己去打平江。

原计划是这样的:

实际上变成这样的:

看下地形,第一团的选择也没啥问题,和第三团中间隔了个大围山,反正最后都是到长沙城下,没必要没苦硬吃,舍近求远嘛。

上篇说idol他们打会昌打的稀碎,这次也是稀碎。

第一团打平江的时候,之前收编的贵州土匪邱国栋叛变,抄了第一团的后勤辎重,团长都给打失踪了。

因为晓得第三团要打浏阳,没有啥好法子的卢德铭、余洒度带着第一团往浏阳撤。

第二团刚开始确实拿下了醴陵和浏阳,但是后来被包了饺子,几乎溃散。

第三团最不济,还没开始打,三分之二的士兵疟疾,这还打个锤子。

老人家一看这么个情况,还打啥长沙,都去文家市集合。

到了文家市把人数一盘,五千剩了一千五。

三个团到文家市集中之后,后续怎么办,成了个问题。

也是在他们刚到文家市集结的时候,省委宣布长沙暴动取消。

那第一师何去何从?

余洒度的意思是你省委取消是你省委的事儿,但是打长沙是上边定的事儿,老子不管,老子就要打长沙。

在边上的卢德铭一个眼神瞪了过去,意思是你再胡咧咧一个我看看?

在卢德铭的支持下,老人家决定放弃打长沙。

现在都知道后来这支队伍上了井冈山,其实当初人家压根没这个打算。

他们是准备南下找南昌起义的队伍的。

只不过后来知道了汤坑兵败,搞的比自己还惨,恰好在井冈山有支队伍,领头的还是个党员,这才上了井冈山。

定了方向之后,那就出发呗,从文家市出发,基本上就是直线向下。

队伍从芦溪往莲花走的时候,部队分成了三队。

老人家和卢德铭在前边,余洒度在中间,苏先俊在后边。

朱培德的两只部队分别从萍乡和宜春两个地方过来吊在后边。

由于都是山路,队伍稀稀拉拉搞的比较长,天黑了之后又不敢打火把,后边的苏先俊迷路了,一头扎进了朱培德的部队。

在前边的卢德铭知道之后,就带着一个连去就,苏先俊是救出来了,但是22岁的卢德铭却牺牲了。

大家都知道罗帅是秋收起义的代表,但凡卢德铭能到1955年,位置那就是是卢德铭的。

不要犟,看看徐海东,抗日打半场,解放边缘OB。

牺牲了卢德铭救出来的苏先俊,后来竟然叛变了,好在彭总在1930年拿下长沙后枪决了他,不得不说造化弄人啊。

虽然总指挥牺牲了,但是日子还得正常过,队伍在老人家的带领下到达了三湾村。

对,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三湾,三湾改编的三湾。

三湾改编之后,这支队伍基本上就和师长余洒度没啥关系了。

因为老人家安排他到省委汇报第一师的情况。

余洒度到达长沙之后,又被派到上海汇报。

折腾来折腾去感觉没啥意思就脱离了组织。

这厮后来竟然加入了复兴社,但是由于媳妇贩毒,被蒋哥枪毙了。

继续说秋收起义。

现在说起来三湾改编,好像三湾改编之后战斗力马上就提高了,其实并没有。

这世上没啥灵丹妙药吃了能让部队的战斗力马上提高了。

但是三湾改编干了两个事值得说道说道,一个是士兵委员会,一个是支部建在连队上。

由于篇幅原因,这篇就不展开说了,我们后边单独开一篇聊这个事儿。

为啥说三湾改编之后战斗力并没有马上提高?

因为在井冈山落脚被拒之后,老人家带着队伍围着井冈山打游击,在大汾镇被一个镇民团撵着揍,最凄惨的时候身边只有几个人。

把老人家在井冈山下打游击的地点大概标了下,大家看一下,这战斗力能强吗?

看完老人家打游击的线路,大家肯定有个疑问,不是说好了南下找南昌起义的部队吗?

怎么围着井冈山开始打转了?

那是因为知道汤坑兵败了,加上伤病没办法处理,就琢磨着先上井冈山修整一下。

在茅坪的时候和袁、王进行接触,结果人家不让。

没办法只好用100条枪为代价,袁答应留下伤兵,剩下的人要自谋出路,所以开始围着井冈山打游击。

上边说了,在大汾被地主民团打散。

也是因为这次溃败,反而让老人家知道了朱老总带着南昌起义剩下的部队在赣南修整。

秋收起义最后以老人家带队上了井冈山画上了句话。

有一说一秋收起义在当时并不是“多大”的事情。

一共五千人,也就只有一个团的正规军,从烈度、规模上讲和南昌起义都有比较大的差距。

从规格上讲他甚至不如广州起义。

因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都是上边直接领导的,而秋收起义是湖南省委领导的,他只是湖南秋收暴动的一部分。

那为啥秋收起义能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并称为三大起义?

除了三湾改编之外,这就涉及到了我们的宣传工作了。

宣传是政治的一部分,他要服务于整体。

在七大之前,秋收起义的重要性甚至不如平江起义。

但是在一元化领导形成之后,或者是胜利后,回过头来看,三湾改编和后边的古田建军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秋收起义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